大堂
展覽廳
資訊中心
博覽介紹
講座時間表
常見問題
問卷調查(1/15)
問卷調查(2/15)
問卷調查(3/15)
問卷調查(4/15)
問卷調查(5/15)
問卷調查(6/15)
問卷調查(7/15)
問卷調查(8/15)
問卷調查(9/15)
問卷調查(10/15)
問卷調查(11/15)
問卷調查(12/15)
問卷調查(13/15)
問卷調查(14/15)
問卷調查(15/15)
問卷調查(已完成)
1
你是:
中六學生
學生家長
中五或以下學生
教師
其他
2
會否考慮以內地升學作為自己或子女在完成中六課程後的其中一個出路?
會
不會
3
考慮自己或子女在內地升學的原因是: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a)
教學素質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b)
有更多出路選擇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c)
在港未有合適的升學選擇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d)
學習普通話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e)
香港未有提供相關專業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f)
能應付內地的學費及生活支出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g)
擴闊視野 / 建立人脈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h)
培養獨立自主能力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i)
其他
4
你不考慮自己或子女在內地升學的原因是: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a)
教學素質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b)
學歷在港的認受性未確定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c)
文化差異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d)
語言障礙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e)
內地未有提供相關專業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f)
未能負擔學費及生活支出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g)
課程差異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h)
選擇海外升學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5
請以1至3列出你自己或子女的升學意向:
本地升學
內地升學
海外升學
6
假如你自己或子女往內地升學,在選擇院校時會考慮以下哪些因素?(最多可選三項)
師資
學費
地理位置
校園設施
院校排名
學科選擇
受聘機會
語言
7
假如你或子女往內地升學,會選擇以下哪個學科 / 專業?(最多可選三項)
人文科學(如文學、歷史、地理等)
理科(如數學、化學、物理等)
師範
商科(如會計,金融,工商管理等)
體藝科(如體育、藝術、音樂等)
電腦
工程學科
法律
西醫學
環境學
中醫
其他
8
假如你或子女往內地升學,你會選擇以下哪個自治區?(可選多項)
北京市
河南省
天津市
湖北省
遼寧省
湖南省
吉林省
廣東省
上海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江蘇省
海南省
浙江省
重慶市
安徽省
四川省
福建省
雲南省
江西省
陝西省
山東省
甘肅省
其他
9
你選擇上述(8)地方的原因是:(可選多項)
心儀院校的所在地
學費及生活費適宜
有親朋照顧
鄰近香港
經濟發展較佳
語言
文化較相近
城市配套完善
院校及學校選擇充足
其他
10
你透過哪些途徑取得升學資訊?
講座
電視
電台
社交平台
網站
討論區
同學
朋友
廣告
學友社
老師
社工
報章
升學指南
升學中介公司
升學博覽
其他
11
你怎樣得知本教育展的舉辦資料?(可選多項)
學校
同學
朋友
家人
香港教育城網頁
電台節目
報章廣告
網站廣告
教育局網頁
家長電子專遞
港鐵車箱廣告
港鐵扶手電梯廣告
港鐵廣告及海報
互聯網搜尋器(Google)
學友社
E導航
巴士站候車亭海報
升學輔導手冊
其他
12
你可否在本教育展得到所需的資料?
可以
不可以
13
你會否推薦親友參觀下年的教育展?
會
不會
14
你對教育展的整體評價是:
非常滿意
滿意
一般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15
你對教育展的其他意見或建議:
提交
問卷已完成。 感謝您的參與!
在讀 / 畢業生分享
克服障礙 開拓知識視野
羅葦婷
就讀高校:武漢大學
本科專業及年級:檔案學三年級
入學年份:2019年
入學途徑:文憑試收生計劃
葦婷從小就對歷史很感興趣,但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大學的歷史學院取錄,而是進入了信息管理學院社會科學試驗班。「我們大二才分專業,所以在大一這一年裡,經過充分的資料搜集,發現歷史與檔案有非常密切的關聯,歷史的考究離不開作為證據的歷史檔案。就這樣,在大二分專業時,我還是選擇了與歷史息息相關的檔案學。」
父母支持往內地升學
回想當初,葦婷早在文憑試前報名參加文憑試收生計劃,放榜後,因為文憑試成績未能讓她在香港升讀心儀的大學,權衡之下最終就選擇往內地讀書。無疑這是個重大的決定及改變,而老師和朋友亦為她感到憂慮,幸而家人對於葦婷的決定非常支持,令她感到很開心。
早在去內地升學前,葦婷已經很喜歡看內地節目和瀏覽內地社交平台,故此對於與內地生交流不太擔心。而在接觸同學們後,她更發現他們對香港非常好奇,對港澳台的同學也很熱情,最後透過班級和社團認識到很多好朋友。
難忘疫情下港生互助互愛
令葦婷最難忘和意料之外的是,她在大學的香港同學會組織中認識了很多港生,「學長學姐的熱情友善,分享的經驗都給予我莫大安全感與勇氣。從那時候開始,我萌生要加入同學會的念頭,直到現在更出任會長一職。在這三年間有苦有甜,眾人一起策劃組織及參加活動,培養了深厚的感情。此外,由於疫情關係,新生面臨的問題比以前多,我作為會長需要聯絡所有香港新生,同時還要為新生答疑解惑,忙得不可開交。雖然如此,看著他們能順利報到註冊入學,再融入校園生活,甚至成為同學會的一分子,心裡產生一種安慰和成就感。」令這趟悠長的求學旅程不再孤單。
克服語言障礙 惡補數學
葦婷指內地與香港的大學氛圍不同,內地高校的學習氛圍相當濃厚,身邊的同學都非常認真學習,她在不知不覺中也被感染。初來乍到的葦婷與不少港生一樣,最初不習慣老師以普通話講課,甚至是帶有口音的普通話,雖然自己還是聽得懂,但總感覺「左耳進,右耳出」,難以吸收。為了盡快適應,葦婷上課的時候記筆記,遇到不明白也會向同學請教,時間久了,自然就習慣了。
此外,葦婷認為內地的數學課程要比香港的數學必修難得多,「文憑試的數學必修課難度大概只到內地學生的初中水平,我作為文科生去修讀高等數學有很大的難度,所以需要自行補上沒有學過的知識,額外花時間去練習才能跟上進度。」
體驗文化上的差異
南方、北方在衣食住行大不同,葦婷舉例說,內地的用餐時間比較早,食堂的午餐時間大概只到一點多,晚餐時間只是到七點多,超過這個時間去食堂的話,基本上就沒東西吃了。而內地學生生活大多非常規律,早睡早起,也會固定抽取時間去圖書館學習。和內地生相處起來也很友善熱情,甚至會邀請她去他們的城市遊玩。
大灣區積極發展 畢業生出路多
葦婷距離畢業尚有一年多,對未來發展想法多多,她表示可能會返港讀碩士、考公務員,又或者在內地就業。葦婷認為內地有很多發展的機遇,「大灣區也正在積極發展中,不缺乏發展機會。其實從檔案學專業畢業後,不一定要從事檔案管理工作,不少畢業生也會選擇創業,以及在企業當管理培訓生等。」
疫情下往內地升學 寄語同學早作準備
前往內地升學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面對來自五湖四海,通過高考高分考進大學的高材生所帶來的學業壓力;加上疫情下,自己將近一年不能回家,對香港的懷念、對家人的思念,這些都需要在事前做好心理準備。另外,如果要到比較遠的城市留學,之前就應該充分搜集當地的資訊,比如當地風俗、飲食、天氣等。例如葦婷就讀的武漢市,晝夜、四季溫差大也比香港大,因此需要多備錢,在入冬前買好保暖衣物。
至於報讀高校及專業方面,要考慮的因素也很多,最重要了解清楚心儀專業的發展前景,考慮清楚自己日後的志向,是想工作還是讀研?想投身甚麽行業?未來想在哪裡發展?內地本科學歷會為你的未來帶來多少優勢和不足?報讀大學時也要了解該大學的氛圍文化、環境是否適合自己等等。她補充說,「除了要知道大學排名,也要了解心儀大學裡的心儀專業在全國學科評估結果、排名、師資,還有具體要修讀的課程,畢業生去向分析等;而畢業後想就業的同學應該選擇畢業生出路調查中就業比例高的學科。這樣才能確保不會錯選不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在讀 / 畢業生分享
因「禍」得福,堅定升學發展路向
潘居怡
就讀高校:四川師範大學
本科專業及年級:廣播電視編導二年級
入學年份:2020年
入學途徑:文憑試收生計劃
人生路上有許多未知數。Julian潘居怡向來喜歡寫作、看電影,中學時亦試過當編劇及拍片,但卻沒有想過在這方面發展。然而在公開試遇上一些挫折後,卻讓他發掘到有其他機會和可能性,亦喚醒自己從事藝術創作的熱情,矢志投入影視世界。
毅然出走追夢 難掩離愁別緒
「當初得悉可以修讀編導課程,可說是單憑一股熱愛就打算往內地闖,沒有想太多。我覺得外面的世界很大,自己活了18年都沒有好好看一下。我想感受一下 ,想讀我想讀的藝術,於是就去了成都。」Julian說得容易,但真要遠赴他鄉,始終有強烈的離愁別緒。「當時離開得比較急,我像極了搬家。兩個大行李箱,填滿四季的衣服,還有枕頭及被子。以為自己心態上已準備好,卻知自己其實很想家,很想念香港。結果飛機起飛沒多久,我看到家就已經忍不住想哭了,原來真的會很害怕。」
從無助到適應 師長同儕協力支持
成長,就是要經過歷練吧。即使過程中時有碰釘,但也有很多有心人從旁協助。「初初來到陌生的環境,我其實甚麼都不知道。我沒接受過藝術培訓,普通話又超級爛,預期很難跟得上學校進度,也覺得很難與同學相處。幸而老師都很用 心,上課時會特別照顧香港同學,印象最深刻是劇作老師曾專程走過來再讀一次 劇本給我聽,讓我了解明白。同學雖然有時候會取笑我的港式普通話,但其實也 很友善,總願意慢慢跟我說話。至於較早的作息及用膳時間,也不難適應,生活 亦變得更健康﹗」
Julian切身體驗過入學時的無助,自然期望可幫助往後來校的港澳台學弟學妹。「我初來甫到,手持香港證件,需要辦理各項手續,也要處理手機、銀行等雜務,結果花了兩個星期左右才大致完成。當時沒有學長學姐支援,的確感到有點 無助。不過現在很好了。我們港澳台學生會專門做一本新生手冊,為學弟學妹解 決問題,若遇上困難也可以聯繫我們。」
偶有機遇 成就出色作品
說到難忘經歷確實也有不少。Julian在大一寒假時因疫情回不了香港,於是留在成都,組了一個劇組,更自編自導了第一部作品《遠方》。「劇情大概講述外賣 員新年期間無法回家的經歷。我記得拍攝時特別艱難,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是新手,加上經費不足,演員吃飯也要自己付費。後來完成這部作品,更神奇地入圍了 一些全國賽事和全國網絡文化節,取得很不錯的成績,真的沒想過第一部作品就有那麼好的開始﹗」
這或者也為他打了支強心針,更堅定自己的發展路向。「畢業後,我暫時想繼續升學讀碩士。我想追求更高、更好的藝術教育,特別是電影方面,也真的想嘗試到《北京電影學院》求學,希望成功吧﹗」事實上,現時學校舉辦很多影視比賽、 工作坊觀影及展播活動等,都有不少機會讓Julian和同學們學以致用參與其中。 如此種種,也為一眾影視新力軍建立良好又穩健的基礎。
赴內地升學 需三思而行
若然大家有意赴內地升學,Julian覺得有三點要認真考慮。首先是「地理位置」,如院校離家太遠,同學在面對陌生環境、語境時,可會產生強烈思鄉病?其次是「氣候變化」,像冬天時他身在成都,已經比香港冷得多,更莫論是比南方更遠的城市了;最後是「課程內容」,同學要了解清楚自己所選擇的學科是否真正適合自己,如他修讀編導課程,也需要學習表演和一些未必跟專業太過相關的內容。不過雖然如此,Julian也認為這些內容對自己有很大幫助。
在讀 / 畢業生分享
精煉語言 擴闊個人眼界
曹嘉欣
就讀高校:北京語言大學
本科專業:英語+西班牙語
畢業年份:2020年
入學途徑:港澳台僑聯招
現職:活動幹事
「英語+西班牙語是北京語言大學的特色專業,在讀期間可以同時修讀兩門語言能增加就業優勢。此外,北語與世界多國的院校有合作,學生不僅能到英語國家交流,還可以選擇到西班牙語國家學習。」就這樣,Karen曹嘉欣決定踏出重要的一步 ─ 北上升學。
主動了解學習 認識內地文化
也許不少人認為,讀理科,大學選科也「順理成章」選擇理科,不過在中學時期讀理科的Karen卻在大學選擇讀語言,只因受到一位語文老師的影響。「她讓我 看到了作為文科生的樂趣,大概就是不追求結果的導向性,而是追求過程的體驗感。她還說過:『很多人都知道口譯賺錢,所以不願意靜下心專研筆譯。如果以後你們有機會讀文學或語言專業,就不能只想著賺錢,還要留下作品。』」結果Karen嘗試跳進文科的世界,細味當中的樂趣。
堅定信念 無阻北上求學熱情
作為一名南方人,選擇離鄉別井到北方讀書,不是容易的決定,然而這對 Karen來說卻是一次探險之旅,「生活差異、文化差異都是父母和朋友勸退我的原因,可是當時在我看來,北方,尤其是北京是一處值得探索的地方。從小就知道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真想自己親身去走一走,想學一學兒化音,想試一試涮羊肉,既然想到了,那就試試吧!」Karen認為,如果已決定前往內地升學,那麼就要「從一而終」,也許身邊會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但都要堅信自己的選擇,這也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看準「小聯合國」語境 擴闊個人眼界
在內地不少高校也有語言專業,然而Karen選擇北京語言大學,是因為該校有「小聯合國」的稱號。「學習語言,環境很重要,我在北語的官網發現那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那裡不分國界,不分膚色,那裡有『語伴文化』,可以感受到文化共融。還有就是北語的世界文化節,瞬間有『地球村』的感覺。」
不少學生初次到外地留學,對當地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Karen也不例外,她認為去到一個全新的環境時,行動比思考重要得多,所以她積極參加各種校內組織和活動。「在大一這個探索的階段,我加入了外聯部,每次拉贊助都來回與商家 周旋,想盡辦法爭取更多的物料和資金。之後我也加入了粵語協會,作為粵文化 的傳播者,來到北方,我深深地為這一門語言感到驕傲。在這期間,我認識了很 多來自各地的朋友,跟著北京人講兒化音,跟著重慶人吃麻辣鍋,跟著東北人扭秧歌。」Karen認為,應該帶著好奇心去嘗試,用心好好感受,摸索著前進。
內地生求學態度積極 反思自己心態
跟內地生交流多了,Karen有感他們在求學方面很有計劃,「內地同學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從大一起就開始準備考證,大二就考慮考研的事情,有些同學還早早規劃好是出國還是在內地讀研,的確考慮得很周全。」這也令她有所學習和反思。
面對優秀且勤奮的內地同學,令初來乍到的Karen倍感壓力,有一段時間學業更加處於瓶頸期,「大二時,我也懷疑過自己能不能應對兩門語言,掙扎過要不要改讀純英語專業。我產生了無數的疑問,也想出了無數的對策。我試著理解,也開始接受我在學業上與別人的差距,慢慢地學會欣賞自己選修的這兩個專業。我相信不同同學也能找到熱愛自己專業的原因。」
交流經驗豐富 改變就業方向
回想大學四年,Karen參加了許多青年交流團和文化體驗團,豐富的體驗慢慢令她改變了就業方向,畢業後選擇回港工作。「在香港從事青年工作的機會比較多,而且很多項目是與內地交流有關的,我覺得能促進兩地青年交流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尤其是協助對內地了解不多的香港朋友北上實習交流、就業和創業。」修讀語言文學,也令她學懂溝通交流是一項很重要的社會技能,所以會特別注意與人交流的方式和要時常換位思考,感他人所想,憂他人所憂。
報讀專業要興趣為首 事前做足準備工夫
作為過來人,Karen建議有意到內地讀書的同學,報讀專業要以興趣為主,而不是純粹迎合市場需求。因為當初報讀時的市場需求,畢業後或許會趨向飽和;而以興趣來選擇的話,即使往後不是從事該專業的工作,也會多了一項深研的興趣和愉快的大學學習生活體驗。其次,在考慮好專業之後,可以在網上搜尋相關專業的優勢學校和所在城市,了解這個城市的重點發展方向與想讀專業有沒有關聯。再者還有文化氛圍、氣候和飲食方面等,自己是否能夠接受。
在讀 / 畢業生分享
體驗內地實況 不斷自我增值
湯東憲
就讀高校:北京大學
本科專業:國際政治
畢業年份:2020年
入學途徑:文憑試收生計劃
現職:助理研究主任
「一個懂國家、懂香港的香港人,在內地確實比較吃香。內地港生的身份,也讓我在大學期間獲得很多很多機會。」20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時在一所本地智庫從事政策研究工作的Derek湯東憲認同,香港人在內地發展有優勢,包括英語能力、國際視野等,然而也要緊記這種「優勢」其實正漸漸減退。
知己知彼 尋求進步
「內地競爭更大﹗」Derek在學幾年間,深切體會到內地學生往往很有危機意識,會更積極爭取機會,稍不留神就很容易落後於人。「我在香港讀書的朋友經常都會收到學校電郵有關實習、交流的計劃安排;但在內地,這些機會並不多,而且稍縱即逝。當你猶豫多片刻,就有與你差不多能力的人取替補上。從競爭力、積極性、危機感方面看,香港學生遠遠不及內地學生拼。」
「就看『求學』心態吧。內地學習氛圍很濃厚,大部分學生都非常認真對待學業。對內地生而言,讀書就是基本功,而在讀好書的基礎上,才會做其他東西,包括課外活動、實習等。相對地,在香港讀大學有很多參與不同活動的機會,認真學習未必是『必修課』,某些香港同學甚至可能覺得hea下hea下也能過得不錯。在香港本地大學讀書的人或許都知道,大部分top-performers都是內地生,而研究生當中,內地學生更佔了絕大多數。」
當年Derek抱著開放心態往內地升學,也是想開闊眼界,體驗在香港沒機會體驗到的。「我知道北大是內地最高學府,預計同學都會很厲害,好像剛踏入大學初認識的三位宿舍室友,一位是北京市高中生二百米短跑冠軍、一位是湖北省文科狀元、一位是合唱團男高音,已令我感到很驚訝,也驅使自己下定決心要更努力進步。」
擴闊眼界 有容乃大
Derek認為香港是個「過分同質化而缺乏文化包容性的地方」,皆因香港人地域流動性較低,從出生、長大、上學、工作、結婚、生孩子、退休、安葬等,很多時都在同一處;相反全球,包括內地的人口就不同。像一名內地人的家鄉、成長地、讀大學及就業的地方,很可能已有所分別,而他們從中亦能夠體驗各種文化,包括飲食、說話口音、人際交往方式等。亦因此,很多香港人一旦跳出了「香港」這個安舒區,到其他地方,包括內地,就需要很用力適應種種差異。
「對我來說最『難忘』的,反而是從北京回港後,感覺與香港的朋友有愈來愈大的差異。」Derek帶點慨歎,「曾經有人問過我有否後悔到北京讀書。我一邊愕然大家對內地充斥負面印象,一邊為香港人缺乏對內地實況認識而擔憂。其實最重要是願意以開放心態,放下作為香港人的『自豪感(大香港主義)』,努力學習和包容其他人的文化,理解其行為背後的成因。」
腳踏實地 抱持興趣追夢
Derek自小便對政治事務感興趣,加上香港又沒有適合自己的國際關係本科學位課程,於是最終就報讀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國際政治專業。「本科讀國際政治其實未必對就業有直接幫助。香港不是一個國家,特區政府也沒有外交權,而香港人也不合資格進外交部。國際關係對香港來說似乎是很遙遠,我們也沒甚麼明晰的參與途徑,但我還是非常喜歡國際政治,因為它能開拓我的視野,讓我們嘗試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問題。目前,我的職業規劃就是先投入香港的公共事務,也希望將來有參與國家外交事務或國際事務的機會。」
或許很多人以為自己在大學選讀了好的學科,看似有好的前途,但其實還是會感到很迷失;出來到社會工作後,也未必非常清楚自己在做甚麼,為甚麼而做,也許有些人表面看似成功,內心還是會感到失落。因此,在選擇大學科目時,Derek覺得,年輕人都應該抱著冒險精神去追夢,但前提是先要從現實出發,了解自己不足,認清自己需要甚麼,一步一步地追。「從現實中出發,不代表接受現實」,而在追夢過程中,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有無窮動力推動自己進步。
資訊中心
新聞稿
升學資訊
畢業生分享
新聞稿
內地高等教育展(網上博覽)十二月四至十日舉行
升學資訊
2022/23學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
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指南 (2022/23學年)
2022/23學年文憑試收生計劃重要日程
聯招辦網站
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
內地高校香港學生實習就業資訊平台
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網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網站
中國內地高校e站通 (流動應用程式下載連結)
在讀 / 畢業生分享
武漢大學 - 檔案學 - 羅葦婷同學
四川師範大學 - 廣播電視編導 - 潘居怡同學
北京語言大學 - 英語+西班牙語 - 曹嘉欣同學
北京大學 - 國際政治 - 湯東憲同學